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课题 > 正文

现河地区不同类型滩坝形成机制与预测模式研究

【 作者:王延章 | 发布日期:2020-09-30 】

主要完成人:王延章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项目类型:横向课题

项目内容:

“现河地区不同类型滩坝形成机制与预测模式研究”课题。课题针对东营南坡不同类型滩坝储层的形成机制和预测模式不清的难题,以滩坝形成的各种地质因素研究为主线,分析古气候、古地貌、古水深、古物源、古盐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滩坝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式。课题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地层、砂岩、碳酸盐岩、沉积相分布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南坡碳酸盐岩滩坝沉积模式。滩坝砂主要发育在三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和湖侵早期,高频旋回基准面下降与上升的转换处;碳酸盐岩滩坝主要发育在湖侵时期,高频旋回基准面上升处。

2、采用孢粉法等多种方法来研究沙四段古气候特点,具有中等的温度条件和略偏干旱的湿度条件。对纯下亚段沉积时期古地貌进行恢复。“北面环洼、南部傍山、东部山梁、草桥断陷”的古地貌特点控制了沙四段的沉积,造成湖盆内部饥饿沉积,在草桥潜山提供碳酸盐岩物源的情况下,陈官庄地区以碳酸盐岩滩坝沉积为主。

3、采用粒度、岩性、分选系数等方法定量求取物源供给指数,具有东南部较高陈官庄低、西北部高北部低、草桥地区较高的特点。物源供给指数与碳酸盐岩厚度呈反比的特点,介于0.03-0.19为碳酸盐岩的发育区域。古水深研究认为以滨浅湖为主,在3-37米内碳酸盐产率最高。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到古水深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化学岩沉积序列的控制。古盐度研究认为平面上东部较高北部较低,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大于15‰的区域,石灰岩主要产生在小于20‰的区域。

4、提出了碳酸盐岩的“五古控制”模式:古气候是基础,古地形和古物源是条件,古水深是关键,古盐度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