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报考指南 > 正文

碳储科学与工程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4-11-06 】

专业涵义: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关注碳捕集、利用和储存的领域,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该专业涵盖了碳循环与排放、碳循环与排放、碳捕集技术、碳利用与转化、碳储存与地质封存、碳管理与政策、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适应,通过学习碳储科学与工程,学生将获得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评估和应对碳排放问题,开发创新的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该专业培养了具有环境意识和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特色优势: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理工融合、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可充分发挥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已有本科专业的协同优势。学校现有的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及行业特色的专业群。其中,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已成为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的特色骨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是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被评为“中国石油类五星专业”。在前期办学过程中,各相关专业在CO2捕集、CO2封存以及CO2利用转化、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与研究经验,具备了筹办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基础,并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我校地处国家重要战略能源基地渤海湾盆地,拥有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以及山东科瑞油田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仕石油工程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企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石油工程专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研发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时,企业为学生培养提供“产学协作”的实践平台。因此,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将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专业特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办学条件:

1.师资情况

本专业协同建设学院(主要指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下同)师资力量雄厚,在高层次人才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3人。协同建设学院共承担国家“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获批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并建有科研团队十余个,其中“油气井工程”团队获批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纳米复合材料促进油气流动过程机理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此外,以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和碳中和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本专业还可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和合作单位聘请部分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队伍,为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师资力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实验教学条件

本专业协同建设学院共建有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东营市重点实验室4个,东营市工程实验室1个。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11476m,设备资产总值达9900余万元。同时,已成立的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突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碳中和领域交叉学科优势特色,确定了CCUS、储能材料、绿电绿氢及清洁油品生产等碳中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并计划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为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3.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协同建设学院现有大型工程实训室、智能化模拟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同时拥有校外签约实习基地10个。专业拟建立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联合生产单位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平台,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成果:

1.教科研成果

近5年来,专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纵向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总经费超过800万元。承担各类教研项目2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在Energ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2.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来,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30余项,参加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思达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并获奖4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项。

主干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碳储地质学、二氧化碳捕集原理及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化学转化与利用原理、碳储封存原理与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二氧化碳储存与运输工程、二氧化碳驱油埋存数值模拟方法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石油、地质、化工、能源、化学、物理等理论基础以及经济、管理、法律、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掌握碳捕集、封存以及转化、利用与碳管理交易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技术工作、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培养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中追求职业发展:

碳捕集与储存工程师:毕业生可以担任碳捕集与储存工程师的职位。负责设计、开发和实施碳捕集和储存项目,包括碳捕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储存设施的规划和运营。

可持续能源顾问:在可持续能源领域,毕业生可以担任可持续能源顾问的角色。与企业和组织合作,评估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并提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减排目标并转向低碳经济。

政策分析员:政府部门和环境组织需要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参与政策制定和分析工作,评估现有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制定新的环境和能源政策,推动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工程师:毕业生还可以在环境工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参与环境影响评估、排放控制和污染减少项目,应用碳储存技术并管理环境保护项目。

研究科学家: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毕业生将参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验室工作,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的进展。

可持续发展顾问: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需要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顾问,毕业生将帮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碳管理、碳中和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就业前景: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和实现低碳经济的需求日益增长,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就业前景逐渐变得更加广阔。其就业前景包括:

政府部门: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作为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可以在环境保护、气候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政府部门中找到就业机会。参与制定政策、管理项目,并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的发展。

能源和环保产业:在能源行业、化工企业、石油公司等领域,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的需求日益增长。毕业生可以参与开发低碳技术、实施碳捕集和排放减少方案,以及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为这些企业的碳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科研和创新机构: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创新工作,以开发更有效的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毕业生可以在研究机构、大学和科技企业中从事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有机会参与前沿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项目,推动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

国际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和碳减排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解决方案。毕业生将有机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综上所述,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就业前景是积极的。毕业生将在政府部门、能源和环保产业、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中找到广泛的就业机会,为解决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