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王延章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项目类型:横向课题
项目内容:
成果简介:
项目通过建立上古生界分组的岩电判识标准,开展分组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明确不同层系的沉积相类型,开展不同探井油层发育层位、岩石类型及其与相邻碎屑岩储集物性差异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建立上古生界分组的岩电判识标准,上古生界共计划分了为17个中期旋回,建立了石炭-二叠的标准单井岩性剖面。建立了上石盒子组内部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的测井和录井识别标志,应用地震约束下的多井地层统层方法来建立该区地层格架。
2、明确了不同层系的沉积相类型,石盒子组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山西组以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主,太原组以潮坪沉积为主,本溪组以碳酸盐岩台地和潮坪沉积为主。
3、成岩作用划分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溶蚀作用等。有机酸溶蚀相划分为Ⅰ、Ⅱ、Ⅲ、Ⅳ类溶蚀区;破碎相划分为连续相、较连续相和破碎相;淋滤相划分为地表淋滤带、冲洗带、裂缝渗流带、潜流带及原生带;成岩相根据成岩作用、有机酸溶蚀相、破碎相、淋滤相等因素划分为11个成岩亚相。
4、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研究了次生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总面孔率与石英含量成正比,与斜长石、云母类岩屑、泥质、方解石胶结物、白云石胶结物含量成反比。
5、从产能及其影响因素看,石盒子产能最高,且产能差别大,主要原因有垂向上埋藏浅、沉积相上河道发育、胶结作用发育差,垂向上远离碳酸盐岩;河道作用导致溶蚀作用发育;更接近于烃源岩,有机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