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6日,我院教师李凤磊受邀参加了第二届地震沉积学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迎宾楼报告厅召开。国内三十余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享地震沉积学领域最新前沿成果,促进学科创新发展。

大会设立了开幕报告、五个专题报告(六个分会场)及闭幕报告。其中,开幕报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国际秩序大调整期我国油气安全应对策略》、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经济地质局Hongliu Zeng教授(地震沉积学创始人)《Seismic sedimentology:concepts,applications,and future》、朱红涛《地震沉积学在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的应用研究》、林承焰《深层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地震成岩相探讨》等八个报告;闭幕报告包括朱筱敏教授《高邮凹陷戴南组层序格架及其地震地貌响应》、刘豪教授《改进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质一体化储层预测》等八个报告。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涵盖碎屑岩、碳酸盐岩、人工智能、海底滑坡及地球物理新方法等不同的学科领域。

五个专题报告共分六个分会场进行,包括碎屑岩地震沉积学解释、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解释、地震沉积学与人工智能、地球物理新方法及新技术、勘探开发应用实例。
我院教师李凤磊针对济阳坳陷馆陶组河流相储层的地震精细识别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从实际生产出发,介绍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密度井的精细标定、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与智能化解释等方法在河道砂体精细刻画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方向展望,并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普及和地质解释理念的深化,地震沉积学已从一种辅助性的解释工具,发展成为支撑复杂油气储层预测与岩相古地理重建的核心技术,在非常规油气、深层-超深层、深水沉积体系及储层精细刻画等领域正发挥着不可或代的作用。
一审一校:李凤磊
二审二校:郭瑾
三审三校:代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