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践行者,时凤霞同志立足三尺讲台18载,深耕石油工程教育,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以“为祖国能源事业培养接班人”为使命,以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的育人风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石油行业的优秀毕业生,用行动诠释了能源高校教师的时代担当。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师德根基
作为一名党员,时凤霞同志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理论学习和党的教育事业紧密结合。大力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心有大我,忠心报国”的信念,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严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操守。
作为专业教师,时凤霞同志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培植师者情怀。追求“立志为师,业务精湛、敬业修德,以德施教”的崇高境界。工作中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塑造“德正学高”的高校教师形象,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育人育才”的理想功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立德、立志、立言、立行”,培养学生的报国精神和专业能力。由于自身的良好表现,时凤霞同志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被中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
2011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成立,时凤霞同志担任教研室主任。作为石油工程专业负责人,她带领仅有的四名教师承担了石油工程专业的所有理论教学、实习实践、实验室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主持制定了2011、2013和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专业教学大纲。在主持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建立“强基础,重应用,拓视野”的课程体系。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将《工程流体力学》、《油田应用化学》等作为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克服困难,独自承担了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论证、申报和建设工作。强化工程和实践环节,将石油工程专业实习分为钻井生产实习和采油生产实习,实习时间增至8周(每项实习各4周)。规划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训内容和组织形式,聚焦行业技术发展,构建了凸显“回归工程、融合创新”实践课程体系。针对学生人数多、实习单位少的问题,她积极联系实习单位,不断开拓实习基地,先后开拓了黄河钻井四公司、纯梁采油厂、胜利采油厂、中石化胜利人才培训基地、胜采培校、井下培校、东辛采油厂井下特种作业项目部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针对现场实习由于安全问题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难的问题,她又承担了钻井虚拟仿真实训室和井控虚拟仿真实训室的论证申报和建设工作,保证和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能力。2013年石油工程专业成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特色专业。为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将石油工程专业打造成省级一流专业,她带领石油工程系教师科学规划,明确专业建设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建设,打造专业“金课”;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联合企业开设“德仕班”,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目前,石油工程已经成为山东省省级一流专业。
三、基于OBE教育理念,加强课程建设
近年来,时凤霞同志先后承担了6门专业课程的主讲任务,她"字斟句酌裁教案,夜以继日炼课堂",从一名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质量过硬、业务水平高的中年教师。每年指导石油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钻井生产实习、采油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实训等多项实践教学工作。每年指导石油工程专业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累计指导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论文130余人次。多次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2019年被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指导的学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新颖,能够根据工科专业教学特点,创新性地处理教材。教学方法科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她先后主持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完成教学教研项目《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石油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发表《提高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探讨》、《基于OBE理念的石油钻井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研究》等教研论文多篇,其中《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东营市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初探》被评为东营市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井下作业实训指导》。
四、坚持德育为先,培养优秀人才
时凤霞同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嘱托,以培育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使命,坚持实践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她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结合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赛促学,实现“学-赛-研-练-创”全过程人才培养。她结合自身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项,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2篇。从2019年开始,连续6年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讲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考研的主要专业课,考虑到多数学生的需求,广泛搜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多所石油高校的考研真题,无偿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考研答疑,来者不拒,耐心解答,使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突出,保证了每年石油工程专业的考研率在20%左右,为国家培养优秀石油人才助力。目前已培养了多名优秀毕业生,2011级毕业生梁洪彬已成为重庆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2018级毕业生李春杰、王保强等已硕士毕业,到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工作。
四、服务石油行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时凤霞同志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在石油工程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典型超低渗透油藏不同注入介质动用界限研究”,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东营市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气液两相射流油管高效清洗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3篇,EI论文1篇,授权专利6项。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时凤霞同志坚定为国育人的理想信念,锤炼崇高师德,铸就扎实功底,胸怀仁爱之心,扎根石油教学一线,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努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的石油人才。